在报考学校的时候,我们要了解清楚想要报读学校的各个方面,包括学校的招生代码,这也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。河北中医学院教师资历都是很深厚的,教学经验也很丰富,而且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齐全,如果大家想就读该校的话,就要了解清楚学校的招生代码信息,这是在大家填报志愿的时候会用到的。
河北中医学院招生代码:14432
河北中医学院概况
河北中医学院前身是1956年在保定市成立的河北省中医专科学校,1957年开始招收首届中医学专业本科生,1958年定名为河北中医学院。1962年与天津中医学院合并,校名为天津中医学院,隶属河北省。1969年天津中医学院整建制迁至石家庄市,与河北医学院合并组建为河北新医大学。1979年恢复独立设置,重新使用河北中医学院校名。1995年与河北医学院、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河北医科大学。2013年重新恢复独立设置。虽历经分合,但中医药本科教育持续开展。建校60余年来,培养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、吴以岭、张英泽,国医大师李士懋、李佃贵在内的数万名优秀人才。现为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、河北省属重点骨干大学、河北省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、博士学位授予单位、教育部卓越医生(中医)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、中医学专业“5+3”一体化培养院校,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。
河北中医学院基础设施
学校拥有杏苑、橘泉和祁州三个校区,总占地面积582621.78平方米(873.93亩),建筑面积29.30万平方米,主校区为杏苑校区,位于石家庄市鹿泉区杏苑路,环境优雅,风景宜人;橘泉校区位于石家庄市桥西区新石南路,毗邻火车站,交通便利;祁州校区位于千年药都安国市,中医药文化浓厚,区位优势明显。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.39亿元。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94.33万余册,其中线装古籍图书22906册,珍善本1299册。现有本科生实践教学基地107个,含直属附属医院2所,非直属附属医院21所,教学医院40所,社区实践教学基地7个,其他实习实训基地37个。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16个,其中5个获批省级研究生实践培养基地。
学校现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研究室1个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共卫生服务传承基地1个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Ⅱ级实验室2个,省重点实验室6个,省工程实验室1个,省技术创新中心6个,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(培育)1个,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3个,省中医药数据中心1个,河北省高校应用技术研发中心2个。
河北中医学院专业优势
学校设有基础医学院、中西医结合学院、针灸推拿学院、药学院、护理学院、研究生学院、继续教育学院、国际教育学院、公共课教学部、马克思主义学院(社会科学教学部)、临床医学院等11个教学机构。形成了普通本科教育、研究生教育、留学生教育、成人教育等多层次、多类型的办学格局。在校全日制学生9383人,其中普通本科生8397人,硕士研究生872人,博士研究生114人。
学校开设中医学、中西医临床医学、针灸推拿学、中医儿科学、中医养生学、中药学、护理学、中药资源与开发、医学影像技术、康复治疗学、医学检验技术、生物工程、制药工程、公共事业管理、药学、口腔医学技术、应用心理学、中草药栽培与鉴定、市场营销、汉语国际教育、中药制药、助产学、卫生检验与检疫、健康服务与管理24个本科专业,涵盖医学、理学、工学、管理学、文学5个学科门类。强化以中医学、中西医结合、中药学等中医药学科为主体的特色优势专业建设,注重中医经典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。拥有中医学、中西医临床医学、中药学、护理学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,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,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,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、省级品牌特色专业2个、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2个、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,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,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6门、省级精品课程12门。拥有河北省重点学科2个,河北省国内“一流学科”建设项目3个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7个,省局共建中医药重点学科6个;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,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个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专科7个,河北省中医重点专科5个。拥有中医学、中西医结合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与中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,中医学、中西医结合、中药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与中医、中药学、护理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,共涵盖博士学位授权点24个、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。
看了上面的信息,相信同学们对河北中医学院这所学校都有一定的了解了,学校还是非常的不错的,值得同学们踊跃报考,在报考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学校的招生代码。大家在了解学校的时候,一定不要盲目从众,学校都有自己的招生简章,里面关于学校的师资力量,办学规模,都是有详细介绍的。
卫校招生>卫校招生简章>河北
手机版:http://m.scweixiao.com/news/show-40913.html